在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鎮的百丈巖,曾發生過一場“狼牙山五壯士”式的悲壯卻鮮為人知的激烈戰鬥。85年後,英雄的事蹟沒有被遺忘——剛剛殺青的紅色題材影片《九壯士》,根據這段“九壯士跳崖”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——
用真情演繹紅色記憶
遞四方速遞1月7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連續多個晝夜拍攝、踏遍幾十處高山野嶺、完成近千個動作場面……取材於寧德本土的戰爭題材影片《九壯士》上月底殺青。
紅色記憶不磨滅,最是真情動人心。“我生長在閩東這塊紅土地上,一直以來都想創作一部本土紅色題材影片,《九壯士》算是圓了自己的一個夢。”寧德自然影業有限公司總經理、《九壯士》導演林郡説,這部影片籌備了兩年多,從前期策劃到打磨劇本,再到完成拍攝,“看似尋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卻艱辛”。接下來,她將全力以赴做好影片的後期剪輯及藝術化加工。
《九壯士》拍攝劇照
地下交通員後人無償參演
1936年9月,中共閩東特委率領閩東紅軍獨立師第3縱隊,從連江、羅源一帶轉戰至寧德虎貝,駐紮在東源村。國民黨保安隊派出3個連的兵力,分別從三個方向包抄過來。
在組織突圍過程中,為掩護主力安全撤退,支隊長阮吳近帶領20多名隊員,引開敵人主力,在百丈巖頂與敵人殊死搏鬥。在子彈打光、傷亡慘重的情況下,英勇的戰士與敵人展開肉搏戰。終因寡不敵眾,最後剩下阮吳近等9名壯士,被逼退到懸崖邊。他們不願落入敵手,毅然砸爛槍支,高呼“中國共產黨萬歲”,縱身跳下懸崖,壯烈犧牲……
“用身邊的故事感動身邊的人,這就是我創作的初衷。”林郡説,“九壯士跳崖”在鏡頭推搖之間催人淚下、引人向上。
影片顧問餘宏潮是革命後代,長期在位於東源村的百丈巖戰鬥展陳館做紅色志願者。他告訴記者:“通過拍攝影片《九壯士》,可以使更多人受到革命傳統教育,更好地傳承九壯士的大無畏革命精神。”
蕉城區武術協會會長陳贊喜的爺爺曾是中共地下交通員。陳贊喜説,很榮幸能參演這部影片,因此他帶着協會20多人以公益演出的形式加盟劇組。
在拍攝現場,他是用心投入角色的“武指”大哥,一遍遍為他人示範高難度動作。“拍攝《九壯士》是我們蕉城人共同的期待,可以更好地藉此弘揚先輩精神,激勵當代青年人。”他説。
為了讓劇本接近歷史真實,林郡參閲大量的歷史資料和多名參與戰鬥指戰員的回憶錄,從浩繁的歷史資料中萃取精華。
全景展現當年的戰鬥場景,並非易事。為此,主創人員多次深入蕉城區東源村、百丈巖頂、桃花溪等拍攝場地,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翻、一個巷子一個巷子看,不放過一點有價值的線索。
導演林郡(左二)在拍攝現場講戲(受訪者供圖)
演出精氣神,展現正能量
由於拍攝時間緊、經費也不多,劇組從蕉城區武術協會、虎貝鎮政府和東源村篩選了不少影視愛好者擔任主要角色。
“這些熱心人都是初次接觸電影,雖然演戲不夠專業,但大家都很有幹勁。通過講戲,他們演出了精氣神,並從各自刻畫的人物身上汲取了正能量。”林郡説。
這部影片動作戲多,存在一定風險,劇組慎之又慎安排拍攝節奏,總算安全“過關”。但還是出現一些“小插曲”:一名演員在拍攝打鬥戲時,被對方一拳打中鼻樑,造成輕微骨折;由於拍攝場地都處在險要山地,加上還有“跳崖”場面,一些演員在摔打過程中,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是常事。
拍攝期間,前去探班的虎貝鎮黨委書記雷雯興奮地介紹説:“眼前這些羣演,有部分是虎貝鎮的鄉鎮幹部,儘管山路泥濘、天氣惡劣,但他們還是用心演繹,堅持完成拍攝,盡最大可能還原歷史的悲壯!雖然他們不夠專業,但那股認真勁得到了導演和專業演員的肯定。”
據介紹,《九壯士》由中共蕉城區委宣傳部、虎貝鎮黨委政府聯合出品,寧德自然影業有限公司、福建博影國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、福建騰煌影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,邀請橫店影視城知名武術、美術指導和攝像、化妝等專業人員組團創作,曾擔任《瘋狂的石頭》《夏洛特煩惱》《不問西東》等多部影片的動作指導楊浩翔也前來助陣。
“紅色題材影片《九壯士》作為2020年度蕉城區文化產業發展項目,已列入2021年度寧德市紀念建黨100週年重點文藝創作項目,相信一定可以製作出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向建黨百年獻禮!”蕉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長洪説。
從柘榮“三部曲”《攬夢柘榮》《煙雨溪口》《尋愛黃柏》,到《綠衣使者》《清風》《龍井之上》,作為寧德本土新鋭導演的林郡不斷自我超越,在國內專業評比中多次獲獎。
“《九壯士》是一個新的開始。下一步,我將持續投入到閩東紅色題材影視創作中,弘揚閩東之光,傳承紅色基因。”談起未來,林郡信心滿滿。(記者 單志強)